數字鄭州頻現自來水管道爆裂 停水民意何向?
鄭州市前不久連發兩起該市近二三十年來較嚴重的自來水管道爆裂導致的大面積停水事件。事件發生后,從抱怨到建議,從街頭到網上,民聲鼎沸。自爆管事件發生后,鄭州市政府以水為鑒,廣征民意,下決心從“治管道”到“治管理”徹底根除水患。
爆管爆出城市管理的難題
11月17日10點多,鄭州市柿園水廠門口東側的鄭上路西三環路立交橋下一條自來水出廠主管道爆裂,造成鄭州市西南部約80萬市民供水停止。事后,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解釋此次爆管的原因為:橋身占壓管道、車輛長期碾壓和管道年久失修。
11月22日13點多,鄭州中法原水水廠南側的河南省外運公司家屬院內一條出廠水干管發生爆裂,造成鄭州市近二三十年來面積較大的一次停水。
此次爆管不僅讓更多的鄭州市民感受到了停水之苦,漏出的大水突然淹沒了爆裂管道附近許多商戶的地下倉庫,大部分商戶損失慘重。在爆裂管道所在的河南省外運公司家屬院內,漏出的自來水直接威脅到附近一棟居民樓的地基,整棟樓的居民被強制轉移。
11月23日,鄭州自來水總公司公布了事故原因:一是管材年代久遠老化;二是冬季晝夜溫差較大;三是主管網長期高壓運行和超負荷運行。
兩次事故的發生都和管道年久失修有關,并且公用的自來水管道上都有后建的橋梁、樓房等建筑,這讓許多人都將矛頭直指鄭州市的城市管理。
從“治管道”到“治管理”
兩次爆管事件發生后,鄭州市相關部門都迅速趕至了事發地點,開挖、查漏、更換管道、加固、恢復供水,現場搶修工人24小時輪班的工作精神和搶修的速度得到了搶修現場很多人的肯定。搶修的同時,加班趕點的停水區域應急送水也緩解了許多區域的用水困難。
但“治管道”還是不能祛除市民心里對“爆管”頻發的擔心。據了解,鄭州市供水管網總長度約2400公里,近五年鄭州市每年投資4000萬元用于管網改造,截至目前,已經改造近300公里,但仍有500多公里亟待改造。
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的專家介紹說,鄭州市的水廠建廠較早,很多管道都是當時鋪設的,所以管道老化比較嚴重;另外鄭州市自來水廠布局的不合理導致自來水管網長期的高負荷運行也是易爆管的一個原因。
據該專家介紹,鄭州市供水水源主要是北邊的黃河,所以全市的自來水廠主要在市區的北部,但是鄭州的地形是南高北低,為了保證供水的壓力,多數水廠的管道都是長期超負荷運行。
管理的問題還是要從“治管理”入手。兩次爆管事件發生后,為消除地下管網的安全隱患,11月22日自來水管爆裂后,鄭州市政府成立了由紀檢、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開展調查取證工作,隨后又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召開專題會議對供水管網現狀進行研討,并將盡快擬定改造方案。
11月23日,鄭州市通過其網絡新聞發言人呼吁市民通過網絡積極向政府提供身邊公共設施的安全隱患線索。11月25日,鄭州市開展持續到12月底的全市公共管線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
用法律規范管理
11月26日閉幕的河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批準了《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條例》,今后爆裂的水管有了更完善法律的來管。
據了解,新通過的《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了城市停水的群眾知情權和領導問責制。今后鄭州市降壓供水或暫停供水要及時在受影響區域公告,未履行停水通知義務的,將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未按規定采取應急供水措施的,處以3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同時,對于造成大面積停水的有關部門責任人將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另據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總工程師張雷透露,南水北調的水引到鄭州后,鄭州市將在市南部籌建一個水廠,布局優化后全市自來水管網的超負荷將被減輕。
有專家表示,鄭州爆裂的水管其實反映的是目前全國許多地方城市化進程中大城市管理滯后于城市急速擴張的難題,從空中的高樓大火到地面上的交通擁堵,再到地下管網的爆裂,城市的立體安全隱患都是這一難題的具體表現。
專家建議,在完善相關的法律的同時,對于包括自來水管道在內的電、氣、暖、通訊等設施管道要從規劃設計上綜合優化處理,從技術上盡快建立城市地下管道的數字化監控措施;同時要改革目前公共設施的投資建設體制,徹底打破提供公共服務企業各自為政的局面。
據了解,目前,鄭州市正在建設數字化城市,屆時地下管網也能在地圖上呈現,這將有助于公共設施領域突發事故的搶修以及廣大市民對地下管網安全的日常監督。